《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》是由作者老燕难飞编写的一部小说,目前正在连载当中,主角是,小说的故事主要讲述了
现代农庄老板丁宽,穿越到公元172年。利用汉末最后的和平,拜名师,结人脉,混入士人阶层。潜心经营江东边角之地,写农书、开农庄,连结乡党,收服山越,积累钱粮。偷跑八年,丁宽终于北渡长江,开始了争霸三国前的最后准备。...
丁宽刚走,糜芳就迫不及待的张口“父亲,这丁子厚莫非是发了癔症?这本农书之中几乎包括了他所有的秘法,他居然要刊印出来,公之于众?如此一来,那些什么红糖、油、酒之类,我们可就都不需要买他的了,自己就可以弄了。他这是把口袋里的金子,往外扔啊。”
糜公端坐席后,双眼微阖,没搭理糜芳呱噪,而是招呼了一声糜竺“子仲?”
“父亲,子厚此人城府极深,学识渊博,做事往往出人意表,此次欲推行《农书》,所图恐怕不小。
其所图我虽一时想不明白,不过观此《农书》,我却想起了一个上古人物。”
“上古人物,何人啊?”
“神农氏!
据传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部落首领,发明农具以木制耒,教民稼穑饲养、制陶纺织及用火,功绩显赫,以火得王,故为炎帝,世号神农,被尊为农业之神。”
旁边糜芳不服气,插言道“丁子厚怎能和神农比?”
“子厚自然不比神农,不过以此《农书》之功,百年之后,配享神农之祠,恐是理所当然之事,若如此,江东丁家之根基恐直追曲阜孔氏啊。”
“子仲所言甚善。
丁子厚虽起自扬州边辟之地,出身小吏之家,但不要忘了,其父丁平和外舅(岳父)郑旻均曾在太傅陈藩属中为吏,那丁平更是与陈藩一起殁于辛亥政潮。
这丁子厚又拜入度辽将军海西徐淑门下,如果不是因党锢之禁,他此时恐怕已经和他师兄徐璆一样,举孝廉入仕了。
子方,你要记住,丁子厚虽与我糜家合作日久,但终非我商贾之辈。
彼辈士人,多行沽名养望之举。
丁子厚如何搏名,这和我们糜家无关,我们只需考虑如何借此事取利。”
此后半年,借助糜家之助,丁宽在徐州、青州、兖州建起了十几处农庄,农庄所在多选择州郡相交之处,以便利其影响力对外传播。
每处农庄规模并未太大,规模均在千亩之内,所选也非是上好膏田,而是有开发潜力的荒田。
丁宽在江东经营农庄八年,已培养了足够的农庄管理人手,仅是收下的弟子就有上百人。这些弟子来源复杂,大体可以分为几类:
第一类是丁宽的族人,丁家祖居丹阳郡陵阳县,有两三百族人,投到丁宽农庄谋生的族人超过百人,其中年轻有潜力的,就被丁宽收为弟子,带在身边。
第二类是农庄庄户的子弟,这个不用多说,这些人出身平民,能够投入丁宽门下,甚是感恩。
第三类就有些意思了,却是丹阳山越人的子弟,丹阳多山越,不入大汉户籍,这些山越人构成复杂,有原生野民也有历次战乱时逃入山中定居的汉人后代。
丁宽在丹阳,一直不断将农业知识传授给山越人,指导他们开梯田、习耕种,引入茶果、茶树、各类果树等适合山地种植的农作物;同时聚集私兵,在官府的支持下,对不服王化的顽固山越进行武力征服,在山越之中建立了极高的威望和名声,甚至很多山越之民搬出山寨,投靠丁宽,成为附徒庄户。
那些还住在山中、汉化程度高、对丁宽信服的山越村寨,就派遣了族中子弟下山跟随丁宽学习。
第四类,是丹阳一些小型豪强富户子弟,上进无门,干脆投到丁宽门下,学习农耕之术。
最后一类,则是出自江东的世家大族,在与丁宽合作时觊觎丁宽手中农耕之术,就派了一些庶子、远支投到丁宽门下,学习技艺。
丁宽态度非常开放,对于这些想跟着学习农技之人,一律来者不拒,这次北上,除了留在江东管理几个农庄的必要人员,其余学生,只要愿意跟着,全部带在身边。
有这么多人跟着,农庄开设进展极快,来往各地奔波半年,土地开垦,庄园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基础搭建。
这么多农庄同时开设,丁宽当然不会事事亲力亲为,在弟子中选出一些人作为农庄管事,未来会放手由他们去经营,丁宽只会做一些原则指导。
这些农庄的地点选择,大多是为了农业技术传播的方便考虑,但有两处却是例外。
一处是兖州东郡的东阿县,另一处则是陈留郡的己吾。作为看了多部三国网络小说的穿越党,丁宽既然想争霸天下,尽快平定三国乱世,自然要打那些名将、谋士的主意。
只要锄头挥的好,没有墙角挖不倒。
丁宽已经在江东偷跑八年了,未来孙策你还想平定江东,建立孙吴?呵呵,你过来啊!
顺便说一句,孙策今年才六周岁,还是个小正太;孙权孙十万可能还只是吴夫人肚中的胎儿。
既然开局已经偷了孙吴的家,其他诸侯自然也不能放过,现在要开始偷他们的人了。
不过挖墙角偷人这事也要讲政治。
丁宽现在的身份略有些尴尬,因为父亲丁平的原因,丁宽虽不是党人,却在党锢的范围之内,黄巾之乱以前是不可能入仕做官的。
而没有官员这层身份,想要招揽人才,怎么可能?
那些世家大族之流,象什么荀彧、陈群之类的,你现在敢在他们面前虎躯一阵,他们会直接当你发了癔症。这也是为什么丁宽的农庄没有开到豫州的原因。
豫州是世家大族汇集之地,丁宽虽然拜入了徐淑的门下,勉强捞了个士人的身份,但丁宽主修的可不是儒家经典,而是兵书六韬,撰写了本书,还是农书。与其这时往世家大族门前凑,不如等天下大乱,世家大族的生存受到威胁时再下手。
至于那些寒门子弟,州郡吏家,到不看中你所学是否儒家经典,更关注你的官位势力。这些人也不是丁宽现在可以马上招揽的,不过人即使暂时偷不到,但眉来眼去一下,拉拉小手还是可以的。
丁宽在东阿建个农庄,自然为了那位梦到太阳的人物来的,不过时机不到,暂时也只能先混个脸熟,留个印象,挨挨蹭蹭。
丁宽真正第一批要挖掘的人才目标,是那些还在混迹市井底层的平民武将。
抱着这个目的,丁宽把各农庄的事情安排的差不多之后,就住在己吾的农庄之中,不动地方了。
丁宽并没有贸然上门去震虎躯,而是先派人打听清楚典韦的情况。
典韦是平民出身,由寡母养大,去年寡母也已逝去,只有孤家寡人一个,尚未娶妻。
家里虽有祖传的几十亩地,典韦却不耐烦在土里刨食,就干脆将土地租给族人,自己整日与一群本县青年往来厮混,做了游侠儿。
好在典韦天赋秉异,身材魁梧雄壮,膂力过人,在这己吾县找不到一合之敌,很是得到这群游侠儿拜服。
加上典韦为人宽厚,讲义气,也不欺负弱小,在乡里人望很高,经常有人来请典韦帮忙办事镇场子,倒也吃喝不愁。
又有人帮典韦打造了一对短戟,每次出面帮人扎场子,只要把短戟往身后一背,往那一站,再不敢有人在他面前耍横。
丁宽身边本就有二三十游侠儿随行,就派了两个同样膂力强壮之人,去与这些游侠儿结交,不时拉来庄上吃喝。
丁宽这个农庄虽是外地人新近所开辟,却并不强势与本地人户冲突,而且十分豪侠仗义,不仅收纳了农庄附近一些贫苦之人前来谋生,还经常仗义疏财,资助那些求上门来之人,名声很是不错。
这些游侠儿来往几次,发现丁家农庄吃食做派也甚为不同。
屋中所用的都是胡桌胡椅,陈留地近京畿,以前就听说过京中这几年流行胡器,只是胡器昂贵,小户之家还甚少见到。如今亲自试过,确实比跪坐在矮几前或盘坐在席上舒服方便很多。
丁庄的各种吃食,鸡鸭鱼肉俱全不说,据说都是用植物油炒制,不但美味,而且油水充足,还有用小麦磨粉蒸出的馒头,又大又白,蘸着菜汤吃,啧啧。
丁庄的美酒也是极好,种类还有好几种,可以随便依着口味挑着喝。对于典韦而言,最好的就是那蒸馏出的白酒,一口下去直接一道火线,辛辣够劲。
丁宽到汉末已经九年,有争雄天下之志,丹阳郡又多山越,民风彪悍,自然勤习弓马,武艺虽说不上无敌,倒也精熟,只论武艺,做一个三流武将应该还是妥妥的。
己吾这群游侠经常来丁庄吃喝,丁宽作为农庄主人,自然也厮混熟识,不过仍不急着出言招揽,只是偶尔与这群游侠耍耍刀枪,熬炼下身体。
汉时的游侠儿,其实是秉承战国时的门客发展而来。讲究的是义气为先,快意恩仇。
战国时的门客,是贵族为拓展私人势力,豢养奇人异士、鸡鸣狗盗之徒,这些门客平常由贵族供养,到了主家有事之时,就会挺身而出,为主家奔波,甚至不惜性命。
到了汉时,实行郡县制,贵族已经逐步被功勋家族和士族所替代,加之朝廷对大规模豢养门客及其防范,门客制度虽仍有遗留,但已经势微了。
好在汉罢黚百家,独尊儒术。所谓儒以文乱法、侠以武犯禁,儒和侠并列法家之所谓“五蠹”。
游侠所遵循的义,又恰好符合儒家的道德思想,再与儒家推行的“忠”相结合,“忠、义”二字就成了游侠存在的根基。
只是这些游侠不事生产,失去了贵族豢养之后,自然就更加世俗化,转而依附豪强富户、士家大族,甚至与市井青皮、流氓无赖有所融合,到了汉末已经是毁誉参半了。
这日游侠儿又来丁庄吃喝,却不见典韦,问询之下,得知典韦那里来了个外县的朋友,据说是襄邑人,姓刘。
丁宽心说“那话来了”,典韦年轻时为友人报仇,杀了临县李永的故事,不知被写入多少三国小说,丁宽自然熟悉的很。
赶快派人前去打听典韦行止,却发现典韦一个人推了辆车,出城去了;询问那个刘姓之人,果然是为刘家报仇,去临县睢阳杀人去了。
丁宽赶快带着自己的门客和这群游侠向睢阳赶去。到了睢阳城外,丁宽没有急着进城,而是派了两个精细之人,先进城打探。
这两人在城中寻找半天,终于看到典韦车上装了两笼鸡和几坛酒,在一个大户人家门外假装休息。
正待上前与典韦招呼,却看到这户人家大门打开,主人李永在几个家人簇拥下走了出来。
典韦看到李永出来,掏出怀中匕首,暴起发难,抢上前去,只一刀就结果了李永的性命。
趁着众人大乱,还不罢休,直接闯入宅去,寻了李永的妻子,一刀了结,才施施然走出李府。
此时李府门前已经一片大乱,典韦站在门口,环视一圈,才从独轮车上抽出两把短戟背在身后,又手持一口长刀,漫步向城门而去。
李府所在,地近闹市,闻得李永被杀,很快涌来很多人,只是这些人被典韦威势所慑,根本不敢上前拦阻,只敢跟在典韦身后。
丁宽所派二人互视一眼,并未上前相认,一人赶快出城报信,另一人则混在人群中继续查看情况。
城门之处,守门之人看典韦满身鲜血,手持凶器,如那恶鬼一般,同样未敢阻拦,及至出城四五里,才有李家之人组织了百八十个青壮赶来捉拿。
典韦怡然不惧,直接冲入青壮群中,长刀连挥,转眼就有数人中刀倒下。
典韦杀的兴发,掷出长刀戳死青壮之后一个大声呼喝指挥之人,又抽出背后双戟,继续左右冲突,面前哪有一合之敌。
©Copyright 2010-2023 土豪小说(www.yeziwx.com)
温馨提示:土豪小说所有的内容(文章、图片、评论)等所有内容,全部由网友上传发布并更新,属于网友个人行为,土豪小说只负责内容的审查,无法判定内容是否存在侵权等行为,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联系邮箱:mysummarya@gmail.com,我们将在1-2个工作日之内进行处理,敬请谅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