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宣盛世之孝恭皇后》是由作者原铨编写的一部小说,目前正在连载当中,主角是,小说的故事主要讲述了
她,八岁进宫,出身低门,却是明宣宗的皇后,明英宗的生母。
她以贵妃身份得享与皇后一样的金册金宝之礼,皇贵妃一称由她而始。
她尚在世,就被尊为“圣烈慈寿皇太后”,给在世的皇后和太后上宫闱徽号,自她而始。
她以一人之身开明朝两个先例,何等荣耀!
她,思虑长远,土木堡之变,力挽狂澜。迁都之危,因她而解。嫔妃殡葬制度由她而废。
她,永乐八年进宫,天顺六年崩逝。历经永乐、洪熙、宣德、正统、景泰、天顺六朝,几乎一生都在深宫中度过,却有着最为自由的灵魂。
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她终于,权倾天下,名满大明。
很多年以后,孙清扬都记得永乐八年的初夏,她年方八岁初进皇宫的一幕幕。
盘旋曲折、错落重迭的宫殿逶迤不绝,殿里碧瓦金砖,虹梁绣柱,墙壁匾额上面,画着飞鸟走禽,颜色绚丽。坐在内院代步的青帷小油车向外望去,孙清扬只觉桂户雕梁,兰室椒房俱是重重锦绣,晓景丽云。
此一去,龙楼凤阁九重城,爹娘难再见了。
孙清扬心中虽然惆怅,面上却不敢露分毫,这里不比家中,处处都要如履薄冰,稍有差池,就是生关死劫。
同车的彭城伯夫人见孙清扬年纪虽小,一路上却神色镇定自若,像是这琼楼阁宇,都是来熟的一般,心中暗喜。
当初她因为这女孩子幼有美名,又是自己的家乡人,私心里就起了为皇长孙朱瞻基留用之意,等到收拾妥当回应天府的途中,又不免生出悔意,毕竟皇长孙的亲事,别说自己,就是太子、太子妃也做不了主,她的这个决定,是好是坏,还真是难以预料。
似乎是察觉到了彭城伯夫人心事,一旁的孙清扬伸出手握住她的手,见她侧头看自己,抬起头灿然一笑,明亮的笑容如同暖阳,一派童真,叫人心生爱怜。
这女孩子,仿佛没有忧愁,同行这一路虽然也不多话,却眉宇松展,即使偶然露出思念之情,但凡有人看她,就总是笑着,叫看的人心里也欢喜起来。
眉目如画又聪慧可人,这样的女孩子,如同装在匣中的明珠,黑夜都不能遮挡她的光芒,自己不过是顺势而为,即使不能养在东宫,和孙女做伴也是好的。
念及此,彭城伯夫人把握在手中的小手捏一捏,温和地说:“前些个教你的那些,可都记住了?”
“都记住了,夫人放心,清扬定不会辜负夫人好意。”
听到这样自信满满的回答,彭城伯夫人更觉心安。
彭城伯夫人当然不知道,孙清扬离家前,母亲董氏特意告诫她,出门不比家中可以任性,此去应天府,要谨言慎行不说,万不可做愁眉苦脸状叫人生厌,她本来就是生性聪慧之人,自然明白母亲的担忧,知道家中父母兄弟的安危,荣华,从此都与自己休戚相关。
再不喜欢,也别抱怨。
想起母亲的这句叮咛,孙清扬越发走的从容,半点忐忑也不露出来。
进到长乐殿中,在丹墀下,孙清扬更是眼观鼻,鼻观心,在彭城伯夫人身后两步,有样学样的端然行礼。
给皇上行礼,自然是三叩九拜,一边早有机敏的宫女拿了锦垫在她们还没跪下时,就放在了膝头,待她们磕完头,又有宫女上前将两人搀起。
宫女们做事时全都是敛声屏气。
殿中坐着、站着的数十人俱是悄无声息。
在这里,行差踏错一步,怕是就会万劫不复。
孙清扬看得心惊,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。
“臣女(臣妾)参见皇上,参见诸位娘娘,皇上万岁万万岁,娘娘千岁千行岁。
“今个都是自家人相聚,不用如此多礼,你们平身吧。小姑娘抬起头来给朕瞧瞧。”
孙清扬抬起头来,众人只觉眼前一亮,孙清扬身着白色薄绢衫,藕粉色的礼服,粉雕玉琢,乌黑浓密的头发垂在肩上,光润可爱。通体一看,竟是找不出什么欠缺,虽然是个小人儿,却极力摆出端庄的姿态,额发分明,叫人心醉神迷。
©Copyright 2010-2023 土豪小说(www.yeziwx.com)
温馨提示:土豪小说所有的内容(文章、图片、评论)等所有内容,全部由网友上传发布并更新,属于网友个人行为,土豪小说只负责内容的审查,无法判定内容是否存在侵权等行为,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联系邮箱:mysummarya@gmail.com,我们将在1-2个工作日之内进行处理,敬请谅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