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乱世国宝》是由作者青藤木屋编写的一部小说,目前正在连载当中,主角是,小说的故事主要讲述了
宝贝总是诱人,世上的宝物林林总总,但说到传国玺,那就有点特别了。古代传下来的成语如价值连城,完璧归赵,都来自这件国宝,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代皇帝,都把它奉若奇珍,没有它,仿佛皇帝也做得底气不足了。然而此宝忽隐忽现,辗转2000余年,终于不知所踪。然而历史总在前进,不会因一件宝物的兴衰而停滞改变,后人有寻宝者,造宝者,以假宝骗人者,因宝迷失者,利欲熏心者,巧取豪夺者,人性的本色,在它的面前往往纤毫毕露。对宝物的追逐,往往最能折射人与社会的本源,寻宝者经历往往奇异,然而真正的国宝到底是什么?是一枚玺还是国家命运本身?本文讲述一些不同的人,在对宝物阴差阳错的关联中经历的奇趣历程,但寻找的东西不限于一枚玺,在这些奇异的历程中,围绕宝物、命运、人世和国家历程而产生的迷失、发现、醒悟以及因宝藏的洗礼而获得的理性光辉才是弥足重要的东西。
矮个子说:“这事,说起来话长了,我们两个在山里打猎为生,有一天,追踪一头野猪,在树林里跑了十几里路,野猪没有猎着,却遇到一个跛脚和尚,那和尚本在林里采山货,却被一只熊瞎子扑了一跤,咬了一口,恰逢我们赶到,吓走了熊,将和尚救了下来。
那和尚是附近一座小寺院里的,我们将他抬回去,和尚受伤挺重,再加上年纪有七十多岁了,连伤带吓,回去以后便眼见不行了,那寺内只他一人,临终前他哆哆嗦嗦,拿出这幅布来,对我们说,他本是关里人,受坏人挑唆,取了这件东西,后来颇为后悔,这些年来兵荒马乱,想回乡去把它物归原主,总是未能如愿,如果我们有朝一日去了关里,就托我们把它捎过来。老和尚说完便咽了气。
这些年来,天下总是不见太平,我们平日也是忙着讨生存,也顾不得这件事,直到最近,我们进关办事,才把这东西捎过来,好在聚仙庄胡家,倒是好找,逢人一问,便找到了。”
此时,胡栓和石锁也从内室走了出来,和二猎户见过之后,一齐来看这幅壮锦。胡老汉对两个猎户说:“二位,凭一面之缘,而忠人之事,值得敬佩,这幅壮锦,并不是我们家的,而是先父的一位朋友所有,二位放心,我一定寻访原主,完璧归赵。”
那两个猎人了了心事,谢绝了胡老汉留饭,匆匆而去。
胡栓问父亲这壮锦的来历,胡老汉叹了口气,又摇了摇头,对两个年轻人说:“此物身上牵着一桩命案件,四十年前,那时我还小,你爷爷,还有石锁的姥爷,都是知交好友,有一天,大家聚会,另一个朋友拿出这幅壮锦来,在大家面前炫耀。”
胡老汉把这壮锦的来历讲了一遍,最后说:“那个杀人夺锦的胡生,看来便是后来的跛脚和尚了,他临终知悔,也算不晚,你们看,做人就是应该本份,当初一念之差,造成终身懊悔,这个胡生,我小时候记得他并不坏,只是爱贪些小便宜。”
胡栓和石锁对壮锦很是好奇,仔细看去,那绣上去的山水,虽历经数年,色彩依旧艳丽,角上那枚印章,朱砂红色褪了不少,但还是清晰可辨。
石锁是个粗人,不通文墨,更不懂什么传国玺。他不以为然地摇摇头,“就这么个东西,值得去杀人?我看那个胡生是鬼迷心窍了。如果真能拿着这幅画就能找到宝贝发财,那当初他的主人为什么找不到?”
胡栓是学考古的,知道传国玺的价值,仔细辨认那枚印章,说道:“从内容和形制来看,确实象是真的,如果这印章真是传国玺所盖,那这幅壮锦的确可以称是藏宝图。不过,任何宝贝,都是为人所用的,人最根本的东西在于思想和道德,对宝贝的贪欲,往往是引起灾祸的根源。”
胡老汉把壮锦收了起来,“这不是咱们之物,等我去寻找它主人的后人,好好交给人家,也算是咱们作为朋友一场尽了心,不管怎么说,那胡生当年也是咱们家的人,好好的日子不过,戕人害命,不得善终,还不是流落浪荡,客死他乡了?”
©Copyright 2010-2023 土豪小说(www.yeziwx.com)
温馨提示:土豪小说所有的内容(文章、图片、评论)等所有内容,全部由网友上传发布并更新,属于网友个人行为,土豪小说只负责内容的审查,无法判定内容是否存在侵权等行为,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联系邮箱:mysummarya@gmail.com,我们将在1-2个工作日之内进行处理,敬请谅解。